松桃苗乡,群山叠翠,药草飘香。6月28日,乐竞在线注册(中国)有限公司“医心为民·寻瑰传薪”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怀揣着对民族医药瑰宝的探寻热忱与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深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地容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医药传承实践活动。
躬身苗岭:在泥土芬芳中触摸“千年苗医”的根脉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这句老话在地容村得到了生动诠释。翠绿的黄精、蜿蜒的土茯苓、散发着独特清香的艾草……在资深苗医药师龙老伯的带领下,队员们俯身垄间,仔细辨认着各种道地药材的叶片形状、生长习性,指尖沾满泥土与草药的芬芳。 “这枝臭牡丹,是活血消肿、驱虫止痒的宝贝;那边的‘嘎脑布’(苗语音译,一种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效果特别好。”龙老伯如数家珍地介绍,让书本上的知识瞬间鲜活起来。队员们不仅看,更动手学,体验了药材的初步采收、清洗与晾晒工序,深刻体会到“万年苗药”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厚、自然之馈赠。
医心为民:在口述历史中感悟“未病先防”的智慧
苗医药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的药用资源,更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本村从业三十余年的老村医龙乔明是附近小有名气的苗医药师。在龙医生充满药香的工作间,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温情展开。龙医生用朴实的苗语夹杂着汉语,向围坐的队员们讲述着祖辈口耳相传的疾病认知方式、草药配伍的“秘方”(非核心秘方,强调经验传承)以及“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核心理念。“苗家人敬山敬水,取药有度,治病讲究‘三分药,七分养’,顺应自然才是根本。”他布满皱纹的手紧握着一株草药,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智慧的珍视。队员们认真记录,用影像设备保存下这些弥足珍贵的口述历史,深感苗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融入苗族同胞血脉的生活哲学与生态智慧。
寻瑰传薪:在时代浪潮中探索守正创新的路径
如何让这份深藏苗岭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这是实践队此行思考的核心课题。队员们访谈了松桃县苗医药科技协会吴知凤,了解到协会近年来为抢救性收集散落民间的验方、系统整理苗医药理论、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所做的艰辛努力。在专家的指导下,队员们结合自身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背景,提出了青年视角的思考与建议,如探索建立“高校+科协+农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发苗医药文化体验研学路线等,让古老的智慧在创新中找到通向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今天的地容之行,队员们脚踏乡土,在苗岭深处触摸到了中华传统医药宝库中璀璨的苗医药分支,见证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活力。大家收获的不仅是药草标本和调研笔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让这株扎根于民族沃土的医药奇葩,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真正惠及百姓健康,助力乡村的全面振兴。寻瑰之旅刚刚开启,但传薪之路,正从地容村的青山绿水间,向着更远的未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