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背景】
制药工程技术专业是集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科类职业本科,其依托的生物医药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包括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多元化发展的产品结构体系。随着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基因技术等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医药制造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将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开拓广阔空间。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围绕医药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培育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面向药品智能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生物药品制造、药物制剂等职业岗位群,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学、药学、工程学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分离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工业制剂技术等核心技术,具备药品研发、生产管理等核心能力,能够从事工艺开发、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拥有科学素养、卓越技能、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以及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学生毕业后可在医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药品监管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药品技术研发、工程技术、工艺开发、智能制造、质量管理等工程师岗位工作。
【主要课程】
制药数字化与智能化、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制药工程应用技术、制药工艺技术、工业药剂技术、制药装备与车间设计、发酵工程技术、安全生产与环保技术、药品 GMP实施与管理技术、药品生产过程验证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检测技术、国际药事法规等,全方位培养学生在制药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国家级和省级教科研团队共3个,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比80%,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占比93.33%,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占比20%,同时,专业还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及时将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打破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的壁垒,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专业实行校内校外“双带头人”制度。校内专业带头人胡美忠是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博士研究生,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SCI上发表论文5篇,北大核心期刊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校外专业带头人舒娟,副主任药师,铜仁市检测院副院长,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质量检测、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中药鉴定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中药饮片标准项6项。
【专业特色】
校内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部级高端教科研平台;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等实训基地3个,药物制剂、药物检测等实训室11个,校外实践基地14个。专业仪器设备总资产达262.34万元,从精密的分析检测仪器,到功能强大的模拟仿真设备,一应俱全。携手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企业技术中心”“现代中药研究院”“药品GMP教学实训基地”等,构建形成研发、中试和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校企联合组建30余人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秉持“项目为主线,创新为驱动,创新大赛为牵引”的项目化教学理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等国家级荣誉6项,2023年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是贵州省职业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校内技术机构
科研团队
片剂实训室 药品GMP教学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