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铜仁市职业院校“五金”建设赋能学校办学能力提升暨市属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在铜仁职业技术大学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改革精神,推动市属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校际交流,强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铜仁市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本次研讨会由铜仁市教育局指导,铜仁职业技术大学、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超星集团贵州分公司、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协办。会议吸引了铜仁市各高等职业院校、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各中职学校分管教学领导、教务处及二级院系相关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与。
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项光亚在致辞时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而“五金”建设是提升办学能力的核心,其中“金师”建设尤为关键 —— 只有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其他“五金”协同发展,教师要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以“金师”标准提升自身能力,方能在教育变革中站稳脚跟。
超星集团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横飞在讲话时介绍了超星“启明星专业建设平台”情况。她说,指出人工智能浪潮正深刻重塑教育行业,超星集团已推出全领域大模型并接入教育产品,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超星期待与铜仁院校合作,通过AI技术推动“五金”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家报告环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建俊教授作了《以“金”筑基 五维联动——全面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的“常信实践”》报告。徐教授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享了学校在专业动态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提供了清晰路径。
超星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钱会博以《专业为载体 课程为牵引——探索AI时代“五金”建设的新路径》为题,从技术赋能角度出发,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能力图谱构建、个性化教学实现等方面展开论述,对利用AI技术打通产业链与教育链,构建教学新生态,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进行了讲解。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杜妮教授从一线教师视角分享数字化背景下课程建设实践,强调以OBE 理念和学生为中心,聚焦内容为王与岗位胜任力导向,推动教学范式向 “师生机” 三元协同转变,注重利用 AI 做好学习分析。并以数学课为例,对AI赋能教育教学提出了建议。
在研讨环节,大会设置三个分论坛,与会人员围绕不同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论坛聚焦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课程形态、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交流研讨”论坛围绕“五金”建设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各高职院校与会人员就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集团化办学引领中高贯通人才培养”论坛针对中高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就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衔接、教学资源共享等问题展开讨论。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铜仁市职业院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凝聚了发展共识,明确了发展方向。未来,各职业院校将以“五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推动铜仁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 上一篇:徐联副院长一行到医学院调研
- 下一篇:党委书记张命华到农学院调研